官媒集体力挺却24小时全网封杀!29元反诈游戏被下架:刺痛了谁情感反诈模拟器(捞女游戏)免费中文互动剧情识破恋爱骗局!
栏目:捞女游戏 发布时间:2025-07-05
  捞女游戏,情感反诈模拟器,恋爱反诈游戏,剧情模拟游戏,免费反诈手游/《捞女游戏》是一款情感反诈题材互动剧情游戏,模拟“杀猪盘”全过程,通过恋爱聊天、情感引导等真实场景让你识破骗子套路,适合年轻用户反诈训练。《捞女游戏》以精美的互动画面、美丽的女主,以及29元的实惠价格吸引了不少男玩家。   当男性玩家开始玩这款游戏时,他们会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个情感欺骗模拟器,旨在教导他们

  捞女游戏,情感反诈模拟器,恋爱反诈游戏,剧情模拟游戏,免费反诈手游/《捞女游戏》是一款情感反诈题材互动剧情游戏,模拟“杀猪盘”全过程,通过恋爱聊天、情感引导等真实场景让你识破骗子套路,适合年轻用户反诈训练。《捞女游戏》以精美的互动画面、美丽的女主,以及29元的实惠价格吸引了不少男玩家。

  当男性玩家开始玩这款游戏时,他们会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个情感欺骗模拟器,旨在教导他们如何识别情感欺骗。

  在6月23日,北京青年报也推出了一篇文章,强调这款游戏对于保障年轻人的婚恋安全是有益的,并对此游戏给予了积极评价。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尽管游戏的热度飙升,但游戏及其创作团队却受到了公众的举报,甚至央广网上发布的相关文章也不翼而飞。

  6月19日,Steam这个线上游戏平台《捞女游戏》正式面向全球的游戏爱好者推出。

  一张展示6名女性围绕1名男主角的宣传图片,几乎让人误以为这是一场恋爱游戏,但在阅读了相关简介后,才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一款针对男主角的反诈游戏。

  作为游戏的男主角,玩家需要与名为“情感欺诈”的组织进行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揭露各种情感骗子的欺骗策略。

  游戏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与电影相媲美的视觉效果以及表演自如的男女主角,为玩家带来了一种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成功通关并不需要太长时间,据传最快只需8小时就能完成所有的剧情,并解锁38种不同的结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剧中的“捞女”角色并不是反派,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和故事情节,最终都会有一个改过自新的结局。

  这款游戏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女性定义为“捞女”,而是旨在揭示那些以爱情为名进行的欺诈行径。

  近年来,由于网络上频繁出现挑动性别对立、编造夸张故事和污名化男女的不实文章,这导致了很多人对与性别有关的词汇变得非常敏感。

  对于那些没有亲自体验过这款游戏的人来说,他们容易将其内容断章取义,错误地认为这是一个以男女矛盾为噱头,对女性进行污名化的劣质游戏。

  因此,这款游戏在受到广泛好评的同时,也面临了公众举报,甚至游戏导演的B站账户也遭到了封禁。

  极目视频在6月20日也对这款游戏提出了“厌女”的指责,似乎这款游戏很难避免被撤下的命运。

  这一情况立刻激起了玩家们的不满情绪,从而引发了一场规模庞大的网络舆论之战。

  在6月20日,随着游戏官方群、导演账号和抖音账号连续被封禁,游戏方不得不重新命名为《情感反诈模拟器》。

  更名后的这款游戏的销售量并没有减少,相反,有新的消息传来,一些为游戏感到不满的玩家开始增加销量。

  这款游戏的受欢迎程度超过了以往,众多新玩家的参与和分享使得这款游戏一时间登上了热搜榜单。

  尽管如此,网络上对这款游戏的讨论仍然活跃,大部分支持它的是男性,而反对的则主要是女性。

  支持者们认为这款游戏具有教育价值,并给所有反对的女性贴上了“捞女”的标签;反对方认为这款游戏旨在教导男性操纵女性的情感,并进一步加深了男性对女性的固定看法。

  实际上,一旦涉及到性别问题,这场关于胜负的辩论已经失去了其重要性,它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增加游戏的关注度。

  随着公众舆论的日益激烈,多家官方媒体纷纷离场,而北京青年报则是第一个明确表示对这场游戏的支持,并将其定义为“反诈游戏”。

  在6月23日,央广网也对北京青年报的文章进行了转载,很明显,这也是对该游戏的支持。

  然而,这篇文章不久后便消失无踪,似乎是举报策略重新登场,这引发了支持者们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捞女”的行动又开始了。

  确实,这款游戏对某些群体造成了伤害,损害了他们的权益,但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是为了“捞女”。

  由于这款游戏的受欢迎程度极高,不少女性博主也忍不住去深入了解,结果发现这款游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她们坦承这款游戏并没有像网络上流传的那样存在对女性的侮辱,但游戏中确实包含了轻微的色情和暴力元素,并且没有进行分级处理。

  B站的游戏“清月已经不困了”成功地完成了所有的章节,对于游戏的评价非常正面。

  在这款游戏的结尾部分,所有的女主角都对男主角产生了情感,但博主认为,处理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关系并不有助于推广和反对欺诈行为。

  最初令人厌恶的欺诈行为,一旦掺杂了真挚的感情,可能会让玩家产生一种误解,即认为“她真心爱我”,欺骗他人往往是身不由己的。

  在现实生活中,受害者因为深深地投入了自己的情感,逐渐深陷其中,有时甚至被欺骗至家破人亡的地步,这时他们才意识到真相。

  那些从事诈骗活动的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他们只将受害者视为被利用的目标,并在消耗掉其价值后迅速将其驱逐,这样在游戏中就不会出现对男主角产生情感的情况。

  此外,这位博主认为游戏里的“捞”策略与实际案例不太匹配,这可能会大大削弱其反诈的效果。

  她还明确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用“爱之名”来欺诈男性的并不全部是女性,其中也包括一些男性。

  正如2022年已经有相关的新闻报道,浙江温州和河南郑州的警察部门联手成功解决了一宗严重的婚恋交友案件。

  这个团伙的总人数为281人,他们通过婚恋欺诈手段总共赚取了大约2千万元的利润,而受害者的数量高达7千人。

  此外,网络上存在许多男性博主使用夹子音来欺骗男性网友,并公开事实的幽默视频。

  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观察到,戴着美女头像进行欺诈的人,不只是女性,男性也不在少数。

  这位博主明确表示,这款游戏的主要目标用户,并不是游戏中追求高端“捞女”的玩家。

  真的是那种盲目追求财富的“捞女”,他们的目标无疑是那些存款高达数百上千万的人,而不是轻易地被一个男人欺骗。

  综合考虑,这位博主对游戏的评价更像是表面上的反诈,但其核心主题实际上是关于恋爱中的“后宫”游戏。

  不得不说,这款游戏真正让人心痛的是那些试图通过婚恋欺骗来积累财富的欺诈组织。

  游戏从灾难中获得了好运,不仅没有选择撤下货架,反而利用其热度赚取了一大笔利润。

  截止至6月26日,《情感反诈模拟器》销售量已破64万,收入超340万美元,相当于2400多万人民币。

  游戏导演曾说过,想回本最少要37万元。如今游戏收入已大大突破预期,游戏方才是这场舆论战中最大的赢家。